世界銀情趣用品行前駐中國首席代表皮特·鮑泰利。
  ● 目前好房網中國不需要多黨制,實行多黨制將給中國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
  ● 多黨制並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義是能台北港式飲茶夠對人民負責
  ● 在一黨制的體制下,中國可以做很多事情,經濟和整合負債社會發展還存在巨大潛力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李博雅】“多黨制並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義是能夠對人民港式飲茶負責”,“一黨制的運轉,其優點在於能夠利用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政黨有很強的決策能力,而這些恰恰是多黨制的缺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高級兼職教授皮特·鮑泰利最近對美國與中國的政黨制度做出這樣的論述。作為經濟學家,鮑泰利曾在上世紀90年代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12月27日,鮑泰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不需要多黨制,實行多黨制將為中國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他認為,中國今日發展的關鍵之一,是在保留現行政治體制運行和設計的情況下,保持高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減少社會不公和保護好環境。
  環球時報:前不久,您曾和我談到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為什麼您對中國的話題這麼關註?
  鮑泰利:我從1992年開始關註中國,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狀況,當時我還在世界銀行華盛頓辦公室工作。1993年初我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後,我和家人一直在中國生活到1997年8月。這段時間,我與中國各地官員和民眾廣泛交流。1998年從世行退休後,我經常到中國參加會議,並繼續研究和發表與中國有關的作品。我還在哈佛大學教授過有關中國經濟的課程。
  我認為,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11月15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60個要點,是非常重要的決策,這些決策提供了繼鄧小平之後,中國深化經濟和社會改革的一份最全面,也最細化的路線圖。改革路線圖是清晰的,挑戰在於實施,改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過程中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和足夠的勇氣。中國經濟在過去35年已發展得很龐大也很複雜,社會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元化。改革需要進行很多調整,這其中會有輸贏。強大的利益集團會阻礙改革,並且用其影響力去保持現狀,我認為,很多時候這種做法是以犧牲長期發展和穩定為代價的。
  總體來說,不僅中國人民,包括世界都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受益很多。世界熱切地關註並希望中國政府做出正確決定。民主的核心特征是包容、對人民負責、透明和法制。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真正做到並保持了民主的核心特征。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為中國未來創造有益於中國和世界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目標和政策框架。
  環球時報:中國改革開放35年來,學術界也一直在討論“中國道路”的問題。中國的歷史上,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總統制,結果都行不通。您怎麼看中國共產黨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的各種實踐?您最近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提到,“在某個歷史時期,可能一黨制更有效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
  鮑泰利:鄧小平在上世紀70年代說服當時的中國領導層,讓中國走上一條更開放、更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道路。鄧小平也堅信,政治體制必須被保留。但是,由於中國高度成功和獨特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以經濟發展為主的發展思路,很多原有體制的做法也發生了變化。如高層的集體領導,高級領導人的任期制度,金融和財政調控政策的部分集中化,匯率的統一,以及在任命和提拔幹部時對專業資質的看重等等。與此同時,為提升效率,推動發展,體制更依賴於國內的競爭,以及通過投資和貿易促進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融合。中國在很多國際組織中擔任積極角色,學習國際經濟、社會和政治經驗。20世紀80和90年代,中國是最重視學習國際經驗的國家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變得更加自信。
  有許多學者認為,中國應該尋求國內政治體制改革。然而,進入2000年以後,其他政治體制的缺陷也變得很明顯,特別是在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要求中國政改的聲音也因此變弱。中國今日發展的關鍵之一,是在保留現行政治體制運行和設計的情況下,保持高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減少社會不公,更好地保護環境。我傾向認為,目前中國不需要多黨制,實行多黨制將給中國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
  從辛亥革命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對多黨制的探索並不成功。我相信,只要政策導向決策性地向增強社會包容性發展,那麼,在一黨制的體制下,中國可以做很多事情,能朝著讓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更加民主、更加公平、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達到一個更平衡的經濟發展方式。如三中全會所提到的,逐步廢除戶口體系,更加對人民負責,更倚重於經濟競爭和市場定價,增加社會透明度以及真正實現司法獨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環球時報:剛纔您也提到了美國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因為政黨“極化”造成美國社會的分裂,美國知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曾表示,“國會裡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之間幾乎不再相互往來,而兩黨議員越不交往,就越難以進行政治合作,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您預測,美國的極化能“剎住車”嗎?為什麼讓兩黨相互妥協那麼難?
  鮑泰利:我希望美國主要兩黨能夠再次學會合作。這需要雙方有妥協的意願,轉變政治思考方式,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不是以各自黨派利益為重。近年來出現的政治功能障礙不能繼續下去了。美國面臨的挑戰是巨大且多方面的,如國際競爭力下降,財政和金融改革、養老保險改革、移民政策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比如,是否能夠建設性地幫助世界其他地區促進發展與和平,適應其他大國的崛起等。我相信目前的政治“極化”現象可以被改變,這在美國曆史上曾經發生過,但我不知道這樣的改變何時到來。
  環球時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去年撰文說,美國政治上的分裂阻礙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國家無法在危機面前團結起來。您認為,多黨制的優缺點是否十分鮮明?
  鮑泰利:多黨制的優勢在於,各方能夠合理表達不同意見,追求不同政治目標,保證政府的合理性。如果說到弊端,任何多黨體制的風險在於黨派失去妥協的能力,專註於為黨派私利去鬥爭,而非更廣闊的國家利益。其次,對選舉成功的專註大過追尋競選成功後完成政治目標的努力。另一個風險是金錢在選舉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許多人提到,美國政治體制的弱點在於憲法太難以改變,在過去226年中僅有27條修正案通過;其次是體制太註重於個人權利,有時候以犧牲集體的權利為代價。
  環球時報:您怎麼理解“制度建設”這個問題?中國目前的政黨制度需要註意哪些發展的問題?
  鮑泰利: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進行市場改革後,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成就,國際社會得益於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則得益於及時和有效的國內體制,特別是經濟領域。因此,在我看來,在中國共產黨一黨制的體制下,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巨大潛力。我認為,未來體制的發展應該比過去更註重社會公平、環境保護和司法平等,只有中國能在為此努力併在實踐中進行決策。中國不乏高素質的學者、智庫和經驗豐富的政治家,我相信他們能在中國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做出正確決定。  (原標題:鮑泰利:中國不需要多黨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nguf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